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介绍·信息】东北大学自动化类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9 21:2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动化类简介
        自动化类隶属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包含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拥有自动化国家创新实验区,自动化类学生在大一下学期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自愿申报的原则,根据《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类招生学生专业分流工作实施方案》规定要求进行专业分流。面向国家科技发展趋势,自动化类采用适应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组织协调能力与正确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的能力,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多学科交叉型高级人才。师资力量        自动化类现有教师248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73人,博士生导师64人。在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其中海外杰青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学科设置        自动化类隶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包含10个二级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下设“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2002年、2006年、2012年开展的3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1次排名第一、2次排名第二。学院统筹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学科。专业设置自动化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本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自动化专业对应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200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评为第一,2006年评为第二,2011年研究生培养评为第一,2012年评为第二。该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批准的该领域唯一一个“985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教育部和外专局批准的“一体化过程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电器技术,电磁技术,电气传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诸多领域。该专业教学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配备先进的专业实验设备,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学术研究成果。拥有“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和“综合电气化及自动化”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气工程”4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前身是自动化仪表专业,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专业隶属于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具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还具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隶属于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依托单位。“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国家该学科首批两个博士点之一。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本专业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先后成功主办了“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等多项极有影响力的科技类活动,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培养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培养能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研究和开发基地、培养电气自动化领域各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拥有“大功率交流电机及其传动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控制及电力变换”等多个先进的实验系统平台,培养能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和专业素养的基本理论与工程知识,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多学科交叉型高级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集自动化仪表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于一身,培养学生既要掌握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使用能力,同时又要掌握过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能力;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原创性技术的研究和新技术装置的研发与应用,着重培养与信息检测和控制工程领域有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具有宽口径知识、较强适应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和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等领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处理系统、嵌入式系统的设计、研制、技术开发等工作。就业深造        东信学子在学院打造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中快速成长,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学术基础,深切的家国情怀,投身于国家支柱型产业建设的大潮中,致力于国家钢铁产业振兴、高尖端核心技术研发等领域。在华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企业建功立业。更有大批学生到美国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面对国际化办学的历史机遇,学院先后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英国拉夫堡大学、法国瓦朗谢纳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数十名学生作为交流生、互派生将会到国际知名院校深造。“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        自动化类隶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3年起设立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学院经过严格选拔择优进行录取,实验班的学生采用项目驱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面向国际、加强实践、提升素质、强化锻炼”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专业基础、设计能力、国际交流为培养主线,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通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英语授课、专题设计、综合设计、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工程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权威推荐柴天佑院士        自动化类是一种当代的以高科技技术为体现的一种前沿的技术专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专业。东北大学自动化类专业不仅彰显着国家重点学科特色,而且拥有像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样的国家的重点实验室,也有国家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培养的学生,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自动化领域的专家,为国家的自动化事业、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柴天佑,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北大学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立新        自动化类专业以“立足工业实际,瞄准国际前沿”为理念,大师云集、学者荟萃、人才辈出,具有“学科优势凸显、学术大师汇聚、人才培养一流、文化氛围浓郁”的核心竞争力,在200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评为第一,2006年和2012年评为第二。该专业不断孕育重大科研技术成果,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平台,始终把培养国际化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作为责任与使命,欢迎同学们在这里探求真理,砥砺品质,播种希望,放飞理想,成就一生!
        唐立新,教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知名校友陈光毅        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校友,曾任福建省委书记、民用航空总局局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张厚英        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校友,曾任科学院二局副局长兼物理处,核科学处处长,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薄志谦         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校友,曾获英国海外发展部技术合作奖、中国教育部访问学者奖女王大学的大学-工业合作奖、Bath大学优秀研究奖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